文 号: | 黎府办发〔2024〕15号 | 发布机构: | 黎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 | 2024-07-05 | 发布时间: | 2024-07-05 23:35 |
文件有效性: | 是 |
黎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黎平县2024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方案》已经第十八届县人民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黎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5日
黎平县2024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贵州省2024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方案》《黔东南州2024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持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促进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厚植美丽中国乡村底色,结合全县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县农村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导向,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突出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实施管控,强化长效管护机制,走出一条符合黎平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路径。
(一)工作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综合考虑各行政村环境敏感程度、环境承载力、常住人口数量与分布、村民生活习惯等,因地制宜选择管控、治理等模式或组合模式,注重实效。
坚持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原则。优先选择环境敏感程度低,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大,人口较为分散的村庄实施治理管控,合理设置任务目标,坚持短期目标与长远打算相结合、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
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原则。坚持“问需于农”“问计于农”“问效于农”,总结凝练典型经验,先点后面,以点带面,通过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原则。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水务等相关部门协同。加强村民、村集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程度,共治共享。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提升治理管控成效的可持续性。
(二)目标任务
按照2024年度黔东南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任务和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年度目标,2024年,全县计划新增完成9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4.8%。综合各乡镇(街道)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的推进实际,确定2024年需要完成行政村生活污水管控措施任务99个行政村名单(详见附件1)。
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的行政村需同步提升村庄环境,实现生活污水横流得到有效管控(“三基本”要求,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村庄的公共空间基本没有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基本闻不到臭味:村庄的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等;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村庄环境的治理管控成效得到多数村民和群众认可),生活垃圾、畜禽粪污得到妥善处置,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群众基本满意。。
二、治理管控要求
各乡镇(街道)要加强指导辖区内行政村,重点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护,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村寨内及村寨周边畜禽散养户畜禽粪污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开展。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方面:尚未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的村寨和管网为健全完善的村寨,通过改厕,建立三级化粪池等方式,对农村生活污水实行资源化利用,对水沟进行清淤疏浚,杜绝生活污水横流、厕所粪污直排、化粪池溢流、排水沟积污积淤等现象。对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的村寨,引导群众将生活污水接入污水管网(沟),并明确专人具体管护,村“两委”要进行定期巡查,确保污水管网管网(沟)畅通,污水设施运行正常。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面: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养成自行收集生活垃圾的良好习惯,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运行模式,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杜绝村内及村庄周边、水体周边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随意焚烧等现象。农村畜禽粪污治理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加强监督管理,督促畜禽养殖户实行规范化养殖,杜绝农户房前屋后、村庄内空地、散养密集区周边畜禽粪污乱排、随意堆放,畜禽“满天飞”等现象。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方面:对村寨水塘、水池沟渠加强污染源排查,及时干预,禁止污染物直排;及时组织人员对水体进行清淤疏浚,保持水体畅通,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杜绝村寨内沟塘黑臭水体积存,臭气熏天,群众怨声载道。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判定标准:存在如下情况之一的,判定该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暨农村环境整治不合格。
(1)公共空间(如道路)存在生活污水横流,3处及以上的(每处涉及不同的住户);
(2)厕所粪污直排或化粪池溢流,3处及以上的(每处涉及不同的住户);
(3)排水沟渠积存大量生活污水和淤泥(2m以上),3处及以上的(每处涉及不同的住户);
(4)村内及村庄周边、水体周边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垃圾堆面积至少2m2),3处及以上的,或单处堆放面积超过200m2及以上的;
(5)村庄内空地、散养密集区周边、农户房前屋后畜禽粪污随意堆放,3处及以上且群众不满意的(每处涉及不同的住户);
(6)1-5项加和总数6处及以上的;
(7)存在水域面积200m2以上的农村黑臭水体的(群众反映强烈的可不限于上述范围);
(8)村庄未发现有污水横流问题,但污水收集后转移到村庄外排放的;
(9)村庄内日处理规模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非正常运行的;
(10)存在生活污水排放到周边溶洞或将生活垃圾堆放在周边溶洞的;
(11)未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护等长效机制的(若不涉及“*”指标,则不纳入);
(1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满意度调查低于70%的。
三、工作步骤
(一)全面摸清底数。各乡镇(街道)全面排查摸清辖区内行政村的区位条件、常住人口数量及行政村的分布、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区域水环境治理改善需求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条件等基础信息,建立村庄档案,并进行动态更新。
(二)明确责任时限。各乡镇(街道)结合年度治理管控任务村庄情况,明确治理管控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三)实施治理管控。各乡镇(街道)具体负责辖区内管控村农村环境整治管控工作,州生态环境局黎平分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负责指导工作,通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资源化利用、纳入管网、集中处理等)、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水体巡查和保洁制度、污染治理设施管护制度、村民参与制度、社会监督制度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长效机制(落实运维责任主体,明确运维经费,落实日常运行、巡检、监测等相关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村民参与制度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护机制(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等工作措施,确保管控一个见效一个,防止反弹。(完成时限:2024年7月10日前)
(四)成效评估督导。对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判定标准,对工作推进情况开展乡镇(街道)自查和县级验收。
1.乡镇(街道)自查:治理管控工作完成,各乡镇(街道)组织人员对本辖区内2024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务村进行全面自查,完善资料档案、工作台账、工作机制,进行查缺补漏。(完成时限:2024年7月12日前)
2.县级验收。由州生态环境局黎平分局牵头负责,组织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对乡镇(街道)上报的治理管控工作台账和“一村一档”资料档案进行审核,并对各乡镇(街道)年度任务行政村进行现场督导验收,将验收合格行政村的“一村一档”资料档案报州生态环境局备案。并做好州级工作组到各县市现场督导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完成时限:2024年7月15日前)
(五)经验总结推广。各乡镇(街道)认真凝练经验做法,向县环委会办公室推荐不少于1个典型案例,县环委会办公室综合各乡镇(街道)的经验做法,形成全县典型案例报州生态环境局,并在全县推广。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要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属地主体责任,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统筹和组织实施,要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确保2024年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安排部署落实。2024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请各乡镇(街道)及时安排部署,确保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年度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细化工作方案。各乡镇(街道)要按照省、州、县明确的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要求,结合管控村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和时间节点要求,确保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有序、高效推进,按时限要求完成。
(四)统筹合力推进。各乡镇(街道)要统筹资源配置,合力推进辖区2024年度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州生态环境局黎平分局要加强组织协调,会同相关部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合力落实监督职责;县农业农村局要着力推动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衔接,督促落实改厕粪污与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要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指导和监督;县水务局要加强对河湖岸线环境整治工作指导和监督。县级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统筹整合农村人环境整治各项资金,重点向2024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务村倾斜,确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五)注重宣传引导。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官网、融媒体中心、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形成共治共享格局。要着力凝练总结,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整体提升,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六)加强监督考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板块工作,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并已明确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乡镇(街道)综合考核及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对落实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工作不力、工作推进迟缓的,县环委会办公室将进行定期通报、约谈。
附件:1.黎平县2024年9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
任务村名单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
现场检查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现场
检查表、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现场检查表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
满意度调查问卷、畜禽粪污堆放满意度调查问卷、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满意度调查问卷
4.黎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
整治成效评估表
附件1
黎平县2024年9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务村名单
序号 |
乡镇(街道) |
数量 |
具体行政村 |
1 |
高屯街道 |
3 |
猫耳塘村、小里村、富家榜村 |
2 |
中潮镇 |
3 |
上黄村、潘老寨村、廖湾村 |
3 |
顺化乡 |
2 |
高泽村、己贡村 |
4 |
雷洞乡 |
5 |
培福村、厦头村、雷洞村、塘婢村、亚跨村 |
5 |
地坪镇 |
4 |
新丰村、井郎村、滚大村、归公村 |
6 |
茅贡镇 |
3 |
中闪村、寨头村、额洞村 |
7 |
敖市镇 |
2 |
蒙村村、秦溪村 |
8 |
龙额镇 |
7 |
上地坪村、登晒村、归养村、下埠村、下德俄村、亚改村、平金村 |
9 |
永从镇 |
3 |
六冲村、顿洞村、中罗村 |
10 |
洪州镇 |
6 |
仁里村、阳朝村、小寨村、潭洞村、江口村、岩寨村 |
11 |
九潮镇 |
5 |
民罗村、定八村、罗伍村、弄北村、便等村 |
12 |
水口镇 |
8 |
美嫩村、岑信村、平善村、乍团村、东朗村、宝塘村、河口村、三联村 |
13 |
罗里乡 |
3 |
上平头村、五湖村、樟溪村 |
14 |
肇兴镇 |
6 |
厦格村、岑所村、信侗村、新平村、归公村、纪堂村 |
15 |
岩洞镇 |
4 |
宰拱村、铜关村、述洞村、岩洞村 |
16 |
大稼乡 |
5 |
竹山村、高稼村、俾嗟村、岑努村、岑趸村 |
17 |
坝寨乡 |
2 |
高场村、青寨村 |
18 |
德顺乡 |
3 |
平甫村、张鲁村、漂安村 |
19 |
尚重镇 |
7 |
归德村、宝塘村、龙溪村、顿路村、宰蒙村、盖宝村、洋卫村 |
20 |
德化乡 |
3 |
平笋村、什里村、德化村 |
21 |
孟彦镇 |
5 |
芒岭村、八柳村、宝霞村、高砂村、宰西村 |
22 |
平寨乡 |
4 |
平途村、高绍村、腊亮村、岑同村 |
23 |
口江乡 |
3 |
兰扒村、双溪村、摆东村 |
24 |
双江镇 |
2 |
登界村、己约村 |
25 |
龙形街道 |
1 |
地西村 |
合计 |
99 |
附件2-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
现场检查表
地级行政区 |
县级行政区 |
||
乡级行政区 |
行政村名称 |
||
是否获得专项资金 |
□是(专项资金项目名称: 资金级别:□国家 □省级)专项资金名称: 建设内容: □否 | ||
是否属于乡政府驻地或中心村 |
□是 □否 | ||
是否生活污水乱倒乱排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庄 |
□是 □否 | ||
是否已开展水冲式厕所改造、厕所粪污去向难以解决的村庄 |
□是 □否 | ||
是否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是 □否 | ||
是否位于重点湖库周边或水质需改善水体的汇水范围或生态敏感区的村庄 |
□是 □否 | ||
自然村数(个) |
常住人口(人) |
||
该行政村是否完成农村环境整治 |
□是 □否 | ||
完成农村环境整治年份 |
|||
该行政村是否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 |
□是 □否 | ||
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的年份 |
|||
行政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已完成污水治理管控的自然村数(个) |
|||
已完成污水治理管控的自然村名称 |
|||
是否存在洞穴、消水坑、落水洞 |
□是 □否 | ||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系统20吨及以上污水处理设施信息 | |||
设施名称 |
设施规模(吨/日) |
||
处理工艺 |
建成年份 |
||
设施经度 |
设施纬度 |
||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系统监管的黑臭水体信息 | |||
水体名称 |
水体编号 |
||
水体类型 |
□河流 □湖泊 □水库 □坑塘 □沟渠 □其他 | ||
起点名称 |
终点名称 |
||
起点经度 |
起点纬度 |
||
终点经度 |
终点纬度 |
注:表格内相关信息参考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系统,结合现场检查核实后填写。
检查单位 |
检查人 |
||||
联系方式 |
检查时间 |
年 月 日 | |||
地级行政区 |
县级行政区 |
||||
乡级行政区 |
行政村名称 |
||||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暨农村环境整治情况 | |||||
公共空间是否存在生活污水横流现象 |
□是 □否 | ||||
第一处 |
□道路 □广场 □村委会 □学校 □其他 | ||||
详细位置:(填写为X自然村(村民组)X居民X(东南西北等)侧X米处) | |||||
经度: |
纬度: |
面积: m2 | |||
第二处 |
□道路 □广场 □村委会 □学校 □其他 | ||||
详细位置: | |||||
经度: |
纬度: |
面积: m2 | |||
第三处 |
□道路 □广场 □村委会 □学校 □其他 | ||||
详细位置: | |||||
经度: |
纬度: |
面积: m2 | |||
是否存在厕所粪污直排或化粪池溢流现象 |
□是 □否 | ||||
第一处 |
详细位置:(填写为X自然村(村民组)X居民X(东南西北等)侧X米处) | ||||
经度: |
纬度: | ||||
第二处 |
详细位置: | ||||
经度: |
纬度: | ||||
第三处 |
详细位置: | ||||
经度: |
纬度: | ||||
是否存在排水沟渠积存生活污水、淤泥或臭水沟(坑)等现象 |
□是 □否 | ||||
第一处 |
□排水沟渠积存生活污水 □排水沟渠积存淤泥 □臭水沟(坑) | ||||
详细位置:(填写为X自然村(村民组)X居民X(东南西北等)侧X米处) | |||||
经度: |
纬度: |
长度: m | |||
第二处 |
□排水沟渠积存生活污水 □排水沟渠积存淤泥 □臭水沟(坑) | ||||
详细位置: | |||||
经度: |
纬度: |
长度: m | |||
第三处 |
□排水沟渠积存生活污水 □排水沟渠积存淤泥 □臭水沟(坑) | ||||
详细位置: | |||||
经度: |
纬度: |
长度: m | |||
村内及村庄周边、水体周边、水体内是否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现象 |
□是 □否 | ||||
第一处 |
□村内及村庄周边 □水体周边(水体名称 ,距水体直线距离 m ) □水体内(水体名称 ) | ||||
详细位置:(填写为X自然村(村民组)X居民X(东南西北等)侧X米处) | |||||
经度: |
纬度: |
面积: m2 | |||
第二处 |
□村内及村庄周边 □水体周边(水体名称 ,距水体直线距离 m ) □水体内(水体名称 ) | ||||
详细位置: | |||||
经度: |
纬度: |
面积: m2 | |||
第三处 |
□村内及村庄周边 □水体周边(水体名称 ,距水体直线距离 m ) □水体内(水体名称 ) | ||||
详细位置: | |||||
经度: |
纬度: |
面积: m2 | |||
村庄内空地、散养密集区周边、农户房前屋后是否存在畜禽粪污随意堆放现象 |
□是 □否 | ||||
第一处 |
□村庄内空地 □散养密集区周边 □农户房前屋后 | ||||
详细位置:(填写为X自然村(村民组)X居民X(东南西北等)侧X米处) | |||||
经度: |
纬度: |
面积: m2 | |||
问卷调查:就该畜禽粪污堆放处对周边 户开展畜禽粪污堆放满意度调查问卷, 户对此满意(基本满意), 户不满意,满意度为 % | |||||
第二处 |
□村庄内空地 □散养密集区周边 □农户房前屋后 | ||||
详细位置: | |||||
经度: |
纬度: |
面积: m2 | |||
问卷调查:就该畜禽粪污堆放处对周边 户开展畜禽粪污堆放满意度调查问卷, 户对此满意(基本满意), 户不满意,满意度为 % | |||||
第三处 |
□村庄内空地 □散养密集区周边 □农户房前屋后 | ||||
详细位置: | |||||
经度: |
纬度: |
面积: m2 | |||
问卷调查:就该畜禽粪污堆放处对周边 户开展畜禽粪污堆放满意度调查问卷, 户对此满意(基本满意), 户不满意,满意度为 % | |||||
是否存在河流(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等村民集聚区或聚集点外扩1000米范围) |
□是(河流名称: (原则上填写为X行政村X自然村X流域X支流的X河) 在村庄下游河流处(经度 、纬度 ) 快检显示pH 、COD mg/L、氨氮 mg/L、总磷 mg/L □是 □否 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III类标准限值pH6~9、COD20mg/L、氨氮1mg/L、总磷0.2mg/L) | ||||
□否 | |||||
是否存在污水收集后转移到村庄外排放 |
□是(经度 、纬度 ) □否 | ||||
是否存在洞穴、消水坑、落水洞等溶洞 |
□是 第一处位置:(填写为X自然村(村民组)X居民X(东南西北等)侧X米处)(若有多个,逐一填写) □否 | ||||
是否存在将生活污水排放到周边溶洞(洞穴、消水坑、落水洞)或将垃圾堆放在溶洞(洞穴、消水坑、落水洞)的 |
□是 第一处位置:(填写为X自然村(村民组)X居民X(东南西北等)侧X米处) □否 |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满意度调查 |
对行政村内 户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满意度调查问卷; 户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度为 %, 户不满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 ||||
农村生活垃圾长效管护情况 |
管护模式 □第三方(管护单位: ) □乡镇(姓名: 联系方式: ) □农户(姓名: 联系方式: ) □其他情况: □无 | ||||
管护经费 □有(管护经费来源: 管护经费: 万元/年) □无 | |||||
是否有相关制度 □是 (具体制度名称) □否 | |||||
二、黑臭水体情况 | |||||
是否存在黑臭水体(包括国家监管清单、省级监管清单及新增发现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等村民集聚区或聚集点外扩500米范围内水域面积200m2以上的黑臭水体,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可不限于上述范围) |
是 否 | ||||
是否国家监管清单、省级监管清单的黑臭水体 |
□是(水体编号 水体名称 □国家监管 省级监管) □否(水体名称 (如 XX村XX 便利店东侧 100米)) | ||||
三、污水处理设施情况 | |||||
行政村20吨以下污水处理设施情况 |
(1)该行政村存在 套5吨(含5吨)至20吨(不含20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套正常运行。 第 套污水处理设施位于 自然村,经度为 , 纬度为 ,处理工艺为 ,处理规模为 吨/天。(逐套填写) (2)该行政村存在5吨以下污水处理设施 套,总处理规模为 吨/天, 套正常运行。 其中, 自然村存在5吨以下污水处理设施 套,总处理规模为 吨/天。(逐个自然村填写) | ||||
是否存在20吨及以上污水处理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系统的设施) |
□是 □否 | ||||
是否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系统的污水处理设施(若存在多套,自行参照表格增加内容填写) |
□是 第 套设施名称: 第 套设施名称: □否 第 套设施名称: 第 套设施名称: | ||||
设施名称 |
设施位置 |
||||
设计规模t/d |
实际规模t/d |
||||
处理工艺 |
建成年份 |
||||
设施经度 |
设施纬度 |
||||
设施服务的自然村 |
设施服务的人数 |
||||
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
□是 □否 | ||||
污水处理设施有无必要运行 |
□是 □否 |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长效管护情况 |
运维模式 □第三方(运维单位: ) □施工方(施工单位: ) □乡镇(姓名: 联系方式: ) □农户(姓名: 联系方式: ) □其他情况: □无 | ||||
运维经费 □有(运维经费来源: 运维经费: 万元/年) □无 | |||||
是否有相关制度 □是 (具体制度名称) □否 | |||||
注:20吨及以上污水处理设施数量超过表格设计数量的,自行增加行数进行填写 | |||||
四、行政村信息 | |||||
行政村名称 |
|||||
行政村经纬度(填写中心村经纬度) |
经度: 纬度: | ||||
行政村常住人口(人) |
行政村常住户数(户) |
||||
行政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是否存在年存栏猪当量20头以上的养殖户 |
□是 □否 | ||||
养殖户位置: (XX村XX 便利店东侧 100米) 养殖类型及数量: 经度: 纬度: | |||||
自然村数 |
|||||
自然村名称 (逐一填写) |
|||||
自然村1名称 |
经度: 纬度: | ||||
该自然村常住人口(人) |
该自然村常住户数(户) |
||||
该自然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自然村2名称 |
经度: 纬度: | ||||
该自然村常住人口(人) |
该自然村常住户数(户) |
||||
该自然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自然村3名称 |
经度: 纬度: | ||||
该自然村常住人口(人) |
该自然村常住户数(户) |
||||
该自然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自然村4名称 |
经度: 纬度: | ||||
该自然村常住人口(人) |
该自然村常住户数(户) |
||||
该自然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自然村5名称 |
经度: 纬度: | ||||
该自然村常住人口(人) |
该自然村常住户数(户) |
||||
该自然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注:自然村数量超过表格设计数量的,自行增加行数进行填写 | |||||
检查情况综述 |
1.现场检查发现公共空间生活污水横流 处(每处涉及不同住户),其中,道路生活污水横流 处,广场 生活污水横流 处,村委会生活污水横流 处,学校生活污水横流 处,其他生活污水横流 处。 2.现场检查发现厕所粪污直排或化粪池溢流 处(每处涉及不同住户)。 3.排水沟渠积存生活污水、淤泥或臭水沟(坑) 处(每处涉及不同住户),其中,排水沟渠积存生活污水 处,排水沟渠积存淤泥 处,臭水沟(坑) 处。排水沟渠积存生活污水、淤泥或臭水沟(坑)(2m以上,每处涉及不同住户) 处。 4.现场检查发现村内及村庄周边、水体周边、水体内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 处,其中,村内及村庄周边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 处,水体周边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 处,水体内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 处。村内及村庄周边、水体周边、水体内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面积2m2及以上) 处,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面积200m2及以上) 处。 5.现场检查发现村庄内空地、散养密集区周边、农户房前屋后存在畜禽粪污随意堆放 处,其中,村庄内空地存在畜禽粪污随意堆放 处,散养密集区周边存在畜禽粪污随意堆放 处,农户房前屋后存在畜禽粪污随意堆放 处;通过开展畜禽粪污堆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确定 处畜禽粪污堆放现象周边村民满意(基本满意), 处畜禽粪污堆放现象周边村民不满意。 6.现场检查发现公共空间生活污水横流 处(每处涉及不同住户);厕所粪污直排或化粪池溢流 处(每处涉及不同住户);排水沟渠积存生活污水、淤泥或臭水沟(坑) 处(2m以上,每处涉及不同住户);村内及村庄周边、水体周边、水体内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面积2m2及以上) 处;村庄内空地、散养密集区周边、农户房前屋后存在畜禽粪污随意堆放且周边村民不满意 处;上述情况共计 处。 7.现场检查该行政村□是 □否存在黑臭水体(包括国家监管清单、省级监管清单的黑臭水体及新增发现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等村民集聚区或聚集点外扩500米范围内水域面积200m2以上的黑臭水体,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可不限于上述范围)。 8.□是 □否存在污水收集后转移到村庄外排放。 9.现场检查发现该行政村存在 个洞穴、消水坑、落水洞;其中第一个位于 自然村(逐一填写);发现 处将生活污水排放到周边溶洞(洞穴、消水坑、落水洞)或将垃圾堆放在溶洞(洞穴、消水坑、落水洞),第一处位于 自然村(逐一填写)。 10.现场通过对行政村内 户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满意度调查问卷, 户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度为 %, 户不满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 11.现场检查确定□是 □否存在20吨及以上污水处理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系统的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是 □否正常运行(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现场检查表填写),污水处理设施□有 □无必要运行(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现场检查表填写)。 12.综上,认为该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是 □否合格,认为该行政村□是 □否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 ||||
注:(1)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暨农村环境整治情况现场检查工作时,若该行政村存在20吨及以上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包括但不限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系统的设施),须同时填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现场检查表》。
(2)若存在黑臭水体(包括国家监管清单、省级监管清单的黑臭水体及新增发现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等村民集聚区或聚集点外扩500米范围内水域面积200m2以上的黑臭水体,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可不限于上述范围),须同时填写《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现场检查表》。
(3)按照《农村环境整治现场调研评估具体判定标准》判断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设施有无必要运行。
附件2-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现场检查表
地级行政区 |
县级行政区 |
||
乡级行政区 |
设施服务的行政村 |
||
行政村常住人口 |
自然村数 |
||
是否属于乡政府驻地或中心村 |
□是 □否 | ||
是否生活污水乱倒乱排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庄 |
□是 □否 | ||
是否已开展水冲式厕所改造、厕所粪污去向难以解决的村庄 |
□是 □否 | ||
是否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是 □否 | ||
是否位于重点湖库周边或水质需改善水体的汇水范围或生态敏感区的村庄 |
□是 □否 | ||
该行政村是否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 |
□是 □否 | ||
已完成污水治理管控的自然村数(个) |
已完成污水治理管控的自然村名称 |
||
设施名称 |
设施规模 |
||
设施经度 |
设施纬度 |
||
建成年份 |
运维单位 |
||
设施运行状态 □正常运行 □非正常运行(□已纳入清单 □未纳入清单) | |||
设施整改清单情况 | |||
问题描述 |
|||
设施不正常运行原因分析 |
|||
责任主体 |
|||
资金来源 |
|||
整改措施 |
|||
计划完成时间 |
注:表格内相关信息参考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系统,结合现场检查核实后填写。
检查单位 |
检查人 |
||||
联系方式 |
检查时间 |
年 月 日 | |||
地级行政区 |
县级行政区 |
||||
乡级行政区 |
设施服务行政村 |
||||
一、污水处理设施情况 | |||||
是否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系统的设施 |
□是 第 套设施名称: 第 套设施名称: □否 第 套设施名称: 第 套设施名称: | ||||
设施名称 |
设施位置 |
||||
设计规模t/d |
实际规模t/d |
||||
处理工艺 |
建成年份 |
||||
设施经度 |
设施纬度 |
||||
设施服务的自然村 |
设施服务的人数 |
||||
污水管网情况 |
□未发现异常 □发现管网异常(□破损 □堵塞 □主干管未与设施连通 □未建设接户管或污水主干管)且有水排出 (第 处:经度 纬度 快检显示pH 、COD mg/L、氨氮 mg/L、总磷 mg/L □是 □否 超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 1424-2019)表1中一级标准限值pH6~9、COD60mg/L、氨氮8mg/L、总磷2mg/L) □发现管网异常(□破损 □堵塞 □主干管未与设施连通 □未建设接户管或污水主干管)未有水排出 □其他异常情况: | ||||
设施进水情况 |
□设施进水口 □调节池 □管网接入的最后一个检查井 | ||||
□未发现异常 □无进水痕迹 □用水时段无进水或进水量明显偏小 □有进水但水体感官较清澈且无异味,疑似雨污混流 □检查井损坏 □检查井内有较多垃圾、淤泥、泥沙等 □其他异常情况: | |||||
设施情况 |
□动力设施 |
□人工湿地或土壤渗滤系统 |
□稳定塘 | ||
□未发现异常 □未接电 □动力设施接电后电表读数为零 □接电但无法启动设施 □无进出水痕迹 □无运维痕迹 □管道、阀门、池体、泵站等严重损坏,存在明显缺失、渗漏、坍塌等 □其他情况: |
□未发现异常 □雍水 □植物未进行及时收割 □外观存在明显异常情况 □非冰冻期,出现大量植物死亡现象 □湿地基质表面的积泥、植物残体、杂草清理未进行清理等。 □其他情况: |
□底泥上浮 □较多垃圾 □漂浮物 □水体黑臭 □大量藻类 □其他情况: | |||
出水水质及排放去向情况 |
□出水口有排水(快检显示pH 、COD mg/L、氨氮 mg/L、总磷 mg/L□是 □否超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 1424-2019)表1中一级标准限值pH6~9、COD60mg/L、氨氮8mg/L、总磷2mg/L) □出水口未见排水,未发现异常 □出水口未见排水,但存在明显排污痕迹 □其他情况: | ||||
排放去向:□最终由土地消纳 □直排进入沟渠(排放约 m后汇入河流(河流名称: )(原则上填写为X行政村X自然村X流域X支流的X河)) □直排入河(河流名称 (原则上填写为X行政村X自然村X流域X支流的X河)) | |||||
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
□是 □否 | ||||
污水处理设施有无必要运行 |
□是 □否 |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长效管护情况 |
运维模式 |
□第三方(运维单位: ) □施工方(施工单位: ) □乡镇(姓名: 联系方式: ) □农户(姓名: 联系方式: ) □其他情况: □无 | |||
运维经费 |
□有(运维经费来源: 运维经费: 万元/年) □无 | ||||
是否有相关制度 □是 (具体制度名称) □否 | |||||
是否存在河流(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等村民集聚区或聚集点外扩1000米范围) |
□是(河流名称: (原则上填写为X行政村X自然村X流域X支流的X河) 在村庄下游河流处(经度 、纬度 ) 快检显示pH 、COD mg/L、氨氮 mg/L、总磷 mg/L □是 □否 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III类标准限值pH6~9、COD20mg/L、氨氮1mg/L、总磷0.2mg/L) | ||||
□否 | |||||
行政村20吨以下污水处理设施情况 |
(1)该行政村存在 套5吨(含5吨)至20吨(不含20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套正常运行。 第 套污水处理设施位于 自然村,经度为 ,纬度为 ,处理工艺为 ,处理规模为 吨/天。(逐套填写) (2)该行政村存在5吨以下污水处理设施 套,总处理规模为 吨/天, 套正常运行。 其中, 自然村存在5吨以下污水处理设施 套,总处理规模为 吨/天。(逐个自然村填写) | ||||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
(若有则填写) | ||||
二、行政村信息 | |||||
行政村名称 |
|||||
行政村经纬度(填写中心村经纬度) |
经度: 纬度: | ||||
行政村常住人口(人) |
行政村常住户数(户) |
||||
行政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自然村数 |
|||||
自然村名称 (逐一填写) |
|||||
自然村1名称 |
经度: 纬度: | ||||
该自然村常住人口(人) |
该自然村常住户数(户) |
||||
该自然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自然村2名称 |
经度: 纬度: | ||||
该自然村常住人口(人) |
该自然村常住户数(户) |
||||
该自然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自然村3名称 |
经度: 纬度: | ||||
该自然村常住人口(人) |
该自然村常住户数(户) |
||||
该自然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自然村4名称 |
经度: 纬度: | ||||
该自然村常住人口(人) |
该自然村常住户数(户) |
||||
该自然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自然村5名称 |
经度: 纬度: | ||||
该自然村常住人口(人) |
该自然村常住户数(户) |
||||
该自然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注:(1)若该行政村涉及多套20吨及以上的设施,每套设施均需填写一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现场检查表》。
(2)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场检查工作时,须同时填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现场检查表》。
(3)若污水处理设施服务的行政村存在黑臭水体(包括国家监管清单、省级监管清单的黑臭水体及新增发现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等村民集聚区或聚集点外扩500米范围内水域面积200m2以上的黑臭水体,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可不限于上述范围),须同时填写《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现场检查表》。
(4)按照《农村环境整治现场调研评估具体判定标准》判断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设施有无必要运行
附件2-3
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现场检查表
地级行政区划 |
县级行政区划 |
||
乡镇/街道 |
行政村名称 |
||
行政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水体编号 |
水体名称 |
||
水体类型 |
□河流 □湖泊 □水库 □坑塘 □沟渠 □其他 | ||
监管清单级别 |
□国家级 □省级 |
涉及的自然村名称 |
|
长度(m) |
宽度(m) |
||
水域面积(m2) |
|||
主要污染问题 |
□a.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b畜禽养殖污染 □c水产养殖污染 □d种植业污染 □e.企业排污 □f.生活垃圾和生产废弃物污染 □g底泥淤积 □h农厕粪污污染 □i.其他污染问题等。 | ||
判断依据 |
□感官 □公众评议 □水质监测 | ||
监测数据 |
透明度(cm) |
溶解氧(mg/L) |
氨氮(mg/L) |
起点名称 |
终点名称 |
||
起点经度 |
起点纬度 |
||
终点经度 |
终点纬度 |
||
治理进展 |
□完成 □未开展 □治理中 | ||
治理完成时间 |
治理后是否常年有水 |
注:表格内相关信息参考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系统,结合现场检查核实后填写。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 |
|||||||
检查人 |
联系方式 |
||||||
配合检查单位 |
检查人 |
||||||
联系方式 |
检查时间 |
年 月 日 | |||||
一、黑臭水体信息 | |||||||
是否国家监管清单、省级监管清单的黑臭水体 |
□是(水体编号 水体名称 所在自然村: □国家监管 □省级监管) □否(水体名称 (例如 XX村XX 便利店东侧 100米)) | ||||||
水体类型 |
□河流 □湖泊 □水库 □坑塘 □沟渠 □其他 (水体是否消亡(填埋) □是 □否) | ||||||
感官 判断 |
水体颜色 |
□发黑 □发灰 □黄绿 □无异常 □暂无法判断 | |||||
水体是否有臭味 |
□有明显的臭味 □轻微臭味 □无明显臭味 □暂无法判断 | ||||||
水体底泥颜色 |
□黑色 □褐色 □灰黑色 □黑褐色 □暂无法判断 | ||||||
水体底泥气味 |
□有明显的臭味 □轻微臭味 □无明显臭味 □暂无法判断 | ||||||
水质 快检 |
采样点1 (起点) |
溶解氧 mg/L 氨氮 mg/L |
指标阈值: 溶解氧<2mg/L 氨氮>15mg/L | ||||
采样点2 (中间段) |
溶解氧 mg/L 氨氮 mg/L | ||||||
采样点3 (终点) |
溶解氧 mg/L 氨氮 mg/L | ||||||
水体及岸边 垃圾分布情况 |
□大量垃圾堆放/围填(面积大于10m2) □少量垃圾堆放/围填(面积大于2m2且小于10m2) □零星垃圾堆放/围填(面积小于2m2) □无垃圾堆放/围填 □暂无法判断 | ||||||
水面浮萍及藻类 生长情况 |
□大面积浮萍及藻类(大于50%)□部分浮萍及藻类(30%~50%) □零星浮萍及藻类(0~30%) □无浮萍及藻类 □暂无法判断 | ||||||
水体周边是否有排污口 |
□有排污口且存在排水的情况 (第 处排污口:经度 纬度 pH 、COD mg/L、氨氮 mg/L、总磷 mg/L □是 □否 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限值pH6~9、COD20mg/L、氨氮1.0mg/L、总磷0.2mg/L) □有排污口但无污水排放情况 □排污口未排污,但存在排污痕迹 □无排污口 □暂无法判断 | ||||||
水体周边环境情况 |
□污水处理厂/设施 □城镇居民点 □农村居民点 □企业厂房 □畜禽养殖场(户) □水产养殖 □林草地 □农田 □暂无法判断 | ||||||
疑似污染源 |
□生活 □工业 □农业种植 □农业养殖 □不存在 □暂无法判断 | ||||||
水体流动性 |
□常年流动 □季节性流动 □无流动 □暂无法判断 | ||||||
与周边水系连通关系 |
□封闭水体 □水体流入 □水体流出 □暂无法判断 | ||||||
黑臭发生时间段及持续时间 |
□常年黑臭 □季节性黑臭 □暂无法判断 | ||||||
水体功能 |
□纳污 □灌溉 □排洪 □其他 □暂无法判断 | ||||||
水体长度(m) |
水体宽度(m) |
||||||
水体水域面积(m2) |
|||||||
水体起点经度 |
水体起点纬度 |
||||||
水体终点经度 |
水体终点纬度 |
||||||
水体涉及的行政村名称 |
水体涉及的自然村名称 |
||||||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满意度调查 |
完成调查问卷 份,对水体现状“满意(基本满意)” 份,占比 % 对水体现状“不满意,需治理” 份,占比 %;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 ||||||
河湖长 |
所在单位 |
||||||
职务 |
联系方式 |
||||||
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情况 |
□第三方(运维单位: ) □施工方(施工单位: ) □乡镇(姓名: 联系方式: ) □农户(姓名: 联系方式: ) □其他情况: □无 □暂无法判断 | ||||||
运维经费情况 □有(运维经费来源: 运维经费: 万元/年) □无 □暂无法判断 | |||||||
是否有相关制度 □是 (具体制度名称) □否 | |||||||
检查情况综述 |
1.现场检查该水体感官□无异常 □异常 □无法判断 □已消亡(填埋),水质快检结果显示□采样点1(起点) □采样点2(中间段) □采样点3(终点) □三个采样点均未 □已消亡(填埋)达到指标阈值,通过感官及水质快检判断,该水体□是 □否黑臭水体,□是 □否国家监管清单、省级监管清单黑臭水体,国家监管清单、省级监管清单中显示该水体治理□已完成 □未完成,综上,认为该水体□存在 □不存在返黑返臭现象。 2.现场检查水体及岸边(治理范围合计)□有 □无大量垃圾堆放/围填(面积大于10m2),□有 □无单处垃圾堆放/围填面积大于2m2;水面□有 □无大面积浮萍及藻类(大于50%),水体周边□有 □无污水等直排水体。 3.现场检查□是 □否建立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机制,□有 □无运维经费(运维经费来源: 运维经费: 万元/年),□有 □无相关制度(具体制度名称 )。 4.通过满意度问卷调查,对该黑臭水体治理的满意度□是 □否大于或等于70%。 5.综上所述,一是认为该黑臭水体□是 □否满足关于印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的通知(环办土壤〔2023〕23号)7.1验收标准中(1)水体不黑不臭要求;二是认为该黑臭水体□是 □否满足关于印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的通知(环办土壤〔2023〕23号)7.1验收标准中(3)群众满意要求。 | ||||||
注:(1)在开展农村黑臭水体现场核查工作时,须同时填写该水体涉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现场检查表》。
(2)若该行政村涉及20吨及以上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包括但不限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系统的设施),须同时填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现场检查表》。
附件3-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
整治成效满意度调查问卷
行政村 |
|||
姓名 |
联系方式 |
||
性别 |
年龄 |
||
1.您在这居住几年了 |
□1年内 □1年至2年 □2年至5年 □5年以上 | ||
2.现在公共空间还有生活污水乱倒乱排、污水横流现象么 |
□没有 □基本没有 □有 | ||
4.现在还有厕所粪污直排或化粪池溢流现象么 |
□没有 □基本没有 □有 | ||
5.现在还有排水沟渠积存生活污水、淤泥或臭水沟(坑)的现象么 |
□没有 □基本没有 □有 | ||
6.现在还有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么 |
□没有 □基本没有 □有 | ||
7.您平时生活会觉得有异味(臭味)么 |
□没有 □基本没有 □有 | ||
8.现在还有畜禽粪污随意堆放的现象么 |
□没有 □基本没有 □有 | ||
9.您对现在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满意么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 ||
若不满意,请说明具体原因。 | |||
现场开展问卷调查的佐证照片 |
注:现场开展问卷调查的佐证照片须按每份调查问卷数量逐一提供(今日水印相机,水印带时间、天气、地点、经纬度,所有照片均横向拍摄)。
附件3-2
畜禽粪污堆放满意度调查问卷
行政村 |
畜禽粪污堆放自然村 |
||
畜禽粪污堆放详细位置 |
畜禽粪污堆放面积(m2) |
||
畜禽粪污堆放经度 |
畜禽粪污堆放纬度 |
||
您居住的自然村 |
|||
姓名 |
联系方式 |
||
性别 |
年龄 |
||
1.您在这居住几年了 |
□1年内 □1年至2年 □2年至5年 □5年以上 | ||
2.该畜禽粪污是您家堆放的么 |
□是 □否 | ||
3.您家距离该畜禽粪污堆放处有多远 |
m | ||
4.您认为该畜禽粪污(雨天)是否会有溢流现象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呢 |
□不会 □偶尔会 □会 | ||
5.您对该畜禽粪污堆放在此处满意么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 ||
若不满意,请说明具体原因。 | |||
现场开展问卷调查的佐证照片 |
注:现场开展问卷调查的佐证照片须按每份调查问卷数量逐一提供(今日水印相机,水印带时间、天气、地点、经纬度,所有照片均横向拍摄)。
附件3-3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满意度调查问卷
黑臭水体名称 |
黑臭水体所在的行政村 |
||
姓名 |
联系方式 |
||
性别 |
年龄 |
||
您居住的行政村 |
调查时间 |
年 月 日 时 | |
1.您居住的地方距该水体多远 |
m | ||
2.您认为该水体有臭味或异味么 |
□没有 □偶尔有 □有 | ||
3.您觉得该水体颜色正常么 |
□正常 □偶尔不正常 □不正常 | ||
4.现在该水体的水面或岸边还有垃圾么 |
□几乎没有 □偶尔有 □有 | ||
5.您家里的污水能流到这条水体么 |
□能 □不能 □不清楚 | ||
6.现在还有污水排入该水体么 |
□没有 □偶尔有 □有 □不清楚 | ||
7.水体发黑、发臭发生在什么季节 |
□现已不发生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 ||
8.您对该水体现状是否满意 |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需治理 | ||
若不满意,请说明具体原因。 | |||
现场开展问卷调查的佐证照片 |
注:现场开展问卷调查的佐证照片须按每份调查问卷数量逐一提供(今日水印相机,水印带时间、天气、地点、经纬度,所有照片均横向拍摄)。
附件4
黎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表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暨农村环境整治情况 | |||
乡镇 |
|||
行政村 |
|||
行政村经纬度(填写中心村经纬度) |
经度: 纬度: | ||
行政村常住人口(人) |
行政村常住户数(户) |
||
该行政村存在 套100吨及以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 套20吨(含20吨)至100吨(不含100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 5吨(含5吨)至20吨(不含20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 条国家监管清单、省级监管清单农村黑臭水体。 | |||
行政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自然村数 |
|||
自然村名称 (逐一填写) |
经度: 纬度: | ||
自然村1名称 |
|||
该自然村常住人口(人) |
该自然村常住户数(户) |
||
该自然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的治理模式 |
□纳入城镇污水厂或管网 □集中或相对集中处理模式 □分散治理 □资源化利用模式 □管控 □其他 | ||
注:自然村数量超过表格设计数量的,自行增加行数进行填写 | |||
检查情况综述 |
(1)现场检查发现公共空间生活污水横流 处(每处涉及不同住户);厕所粪污直排或化粪池溢流 处(每处涉及不同住户);排水沟渠积存生活污水、淤泥或臭水沟(坑) 处(2m以上,每处涉及不同住户);村内及村庄周边、水体周边、水体内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面积2m2及以上) 处;村庄内空地、散养密集区周边、农户房前屋后存在畜禽粪污随意堆放且周边村民不满意 处;上述情况共计 处。 (2)现场检查是 否发现污水收集后转移到村庄外排放。 (3)现场检查是 否发现将生活污水排放到周边溶洞或将垃圾堆放在溶洞。 (4)现场检查是 否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长效管护机制。 (5)对行政村内 户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满意度调查问卷。 户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度为 %(不低于70%), 户不满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 | ||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情况 | |||
是否存在20吨及以上污水处理设施 |
□是(第 套设施名称: 第 套设施名称: □否 | ||
设施名称 |
设施位置 |
||
设计规模t/d |
实际规模t/d |
||
处理工艺 |
建成年份 |
||
设施经度 |
设施纬度 |
||
设施服务的自然村 |
设施服务的人数 |
||
注:20吨及以上污水处理设施数量超过表格设计数量的,自行增加行数进行填写 | |||
检查情况综述 |
现场检查时该行政村存在 套20吨及以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是 □否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机制, 套20吨及以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套20吨及以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无必要运行。 | ||
行政村20吨以下污水处理设施情况 |
(1)该行政村存在 套5吨(含5吨)至20吨(不含20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套正常运行。 第 套污水处理设施位于 自然村,经度为 ,纬度为 ,处理工艺为 ,处理规模为 吨/天。(逐套填写) (2)该行政村存在5吨以下污水处理设施 套,总处理规模为 吨/天, 套正常运行。 其中, 自然村存在5吨以下污水处理设施 套,总处理规模为 吨/天。(逐个自然村填写) | ||
三、黑臭水体情况 | |||
是否存在国家或省级监管的黑臭水体 |
□是(水体编号: 水体名称: 监管级别:□国家监管 □省级监管 所在自然村: ) □否 | ||
检查情况综述 |
(1)现场检查时该水体已完成治理。 (2)现场检查时该水体已不黑不臭。 (3)已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护机制。 (4)现场检查时完成调查问卷 份,对水体现状“满意(基本满意)” 份,占比 %(不低于70%);对水体现状“不满意,需治理” 份,占比 %;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 (5)该水体治理完成后已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异议反馈。 (6)现场检查时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等村民集聚区或聚集点外扩500米范围内□是 □否存在其他黑臭水体。 | ||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结论 | |||
1.现场检查时该行政村已实现“三基本”要求,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公共空间基本没有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基本闻不到臭味,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等;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为多数村民群众认可。 2*.现场检查时该行政村20吨及以上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或无必要运行。 3.现场检查时该行政村不存在污水收集后转移到村庄外排放。 4*.现场检查时该行政村国家监管或省级监管农村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不存在返黑返臭现象,公示期间未收到异议反馈,周边大多数群众(70%及以上)对治理成效满意;且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等村民集聚区或聚集点外扩500米范围内不存在其他黑臭水体。 5.现场检查时未发现该行政村将生活污水排放到周边溶洞或将垃圾堆放在溶洞。 6.该行政村已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护等长效机制。 7.该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满意度调查问卷满意度不低于70%。 综上,认为该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合格,认为该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注:若行政村不涉及“*”相关内容,则不纳入。 | |||
一村一档资料 |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现场检查表及附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满意度调查问卷、畜禽粪污堆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管护长效机制(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等佐证材料。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现场检查表及附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长效机制(落实运维责任主体,明确运维经费,落实日常运行、巡检、监测等相关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村民参与制度)等佐证材料。 3*、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现场检查表及附图、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满意度调查问卷、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护机制(水体巡查和保洁制度、污染治理设施管护制度、村民参与制度、社会监督制度)等佐证材料;采取工程措施的黑臭水体,提供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相关资料,工程措施前后对比照片或影像资料等;采取管理措施的水体,提供管理措施前后对比照片或影像资料等其他证明材料。对完成控源截污措施后无水源导致消亡的农村黑臭水体应提供相关说明以及水体消亡前后对比照片或影像资料等证明材料;公示佐证资料(公示网页截图、公示照片截图)、公示期间未收到异议反馈的说明(盖章)。 4、黎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成效暨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表。 5、包括不限于上述资料的其他佐证资料。 注:若行政村不涉及“*”相关内容,则无需提供。 | ||
州生态环境局黎平分局意见 年 月 日(盖章) |
县水务局意见 年 月 日(盖章) | ||
县农业农村局意见 年 月 日(盖章) |
县住建意见 年 月 日(盖章) | ||
乡镇(街道)意见 年 月 日(盖章) | |||
县(区、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主管部门意见 年 月 日(盖章) |
市(州)生态环境局意见 年 月 日(盖章) | ||
市(州)水利(水务)局意见 年 月 日(盖章) |
市(州)农业农村(农牧)局意见 年 月 日(盖章) | ||
市(州)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主管部门意见 年 月 日(盖章) |
市(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主管部门意见 年 月 日(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