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导航
历史沿革
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新版网站 > 醉美黎平 > 历史沿革
中央红军在黎平的几次战斗你知多少?
文章来源:侗乡网 发布时间:2020-02-18 14:13 浏览量:0次 打印 关闭 【字体:

中央红军转战黎平期间,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及其地方武装进行过数十次战斗。红军干部战士以英勇无畏的精神,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战胜了敌人无数次的袭扰、围追和堵截,扫清了前进路上的各种障碍,开辟挺进黔北,转战贵州的前进道路。

激战五里桥

193412月,为阻止红军进入黎平城,国民党二十五军军长王家烈派第4旅周芳仁部开赴永从、黎平和锦屏一线严密布防。其下属第7团毕骏部在黎平城东北南起田坝坡边、北抵薛家坪一带的五里桥地域布防,修战壕约1公里长,在五里桥下的小溪筑起一人多高的三道水坝,在将台垴制高点修筑碉堡一座,并在通往黎平城的小道上沿途安上竹签,妄图以此严密布防阻止红军进入黎平城。19341214日,中央红军北路前卫部队红一军团26团经平茶,进入黎平马家团、猫耳塘、潭溪、十万坪、罗团、草鞋铺、花坡、五里桥等地,另一支向黎平挺进的一支红军队伍,从官团、漂洞走小路包抄,对在五里桥一带固守的敌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两支红军部队汇合后,于1215日上午发起五里桥战斗,直插五里桥桥头的黔军守军阵地。因红军来势迅猛,将台垴、义冢碑等地的黔军守军闻风丧胆、节节败退,红军大部队乘势直逼黎平城东门。城北文笔塔附近守敌妄想负隅顽抗,红军采取正面佯攻、侧面包抄的夹击战术,迫使敌人丢下阵地,往北门坡以外逃遁。黔军旅长周芳仁、团长毕骏以及都匀、独山、荔波、平塘的民团指挥何干群,榕江、下江、永从的民团指挥何韬等不敢退守黎平县城,分别向南泉山和大坡脚等地逃跑。上午1130左右,红军一举攻克黎平城。

炮夺羊角岩

19341214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黎平县城东南面与中潮相隔的山梁上羊角岩处。当时盘踞在黎平的黔军部队,事先强迫黎平百姓挖了1500米长的战壕,筑起7米多高、宽约8米的堡垒,企图居高临下,扼守羊角岩,阻击红军向黎平县城进军。红军先头部队摸清了敌军布防情况以后,首先抢占羊角岩右侧的一个山头,在黔军的侧面,摆开阵势,用六零炮将黔军构筑的堡垒炸成废墟,红军将士趁势发起攻击,军号声、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黔军守军闻风丧胆,东逃西散,溃不成军。红军的先头部队攻下羊角岩后,为红军大部队挺进黎平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黎平著名的羊角岩战斗。

脸村突围战

193412月中旬的一个傍晚,8个因生病、负伤掉队的红军战士,从洪州方向来到离中潮不远的脸村,既疲倦又饥饿,准备在脸村吃晚饭,好继续追赶队伍。没想到,被国民党乡政府派来姓孟的暗探发现了。晚上,他纠集了中潮街上数十名兵痞、流氓、土匪等,将红军的住屋团团包围,威逼红军战士缴械投降。红军战士面对敌人淫威,紧握钢枪严阵以待。在紧急关头,一名红军为保护其他红军战士,提出自己首先冲出前门,其余从后门撤出的办法突围。不等大伙回答,他便一人冲出前门吸引敌人,其他红军战士趁势从后面撤出,同时开枪向敌人还击,红军战士交替掩护,把敌人打得狼狈不堪,冲出了包围圈。而从前门冲出的那名红军战士身陷敌人重围,不幸中弹被俘,后在陈家湾被反动民团杀害,英勇就义。

罗里反击战

19341220日,红军大部队经过罗里,历时数昼夜。1225日,100多人的红军后卫连被土匪头杨玉廷、杨廷标纠集一伙土匪、流氓、恶棍约600多人尾追。在离罗里不远的营盘垴处,红军后卫连利用有利地形,对尾追的土匪进行反击,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土匪死伤无数;红军且战且走,行至卷寨锁口山时,红军利用巨石作屏障,再次对尾追的敌人进行猛烈反击,打得蜂拥尾追的土匪横尸遍野,幸存者喊爹叫娘落荒而逃,再也不敢尾追红军。红军后卫连顺利地向平信、八里、八受等地继续前进。

高洋反阻击战

位于黎平、榕江、剑河三县交界的高洋,山高路险,地势险要。193412月中下旬,由于去高洋的必经之地平笋村的群众强烈反对在其村寨附近开仗,地方上的反动势力要在平笋坡伏击红军的企图不能得呈,一支红军部队便顺利通过了平笋和上高洋寨头,翻越老山界向剑河前进。20日,另一支红军部队出剑河南嘉,经岑己直插高洋。上洋大地主石方采和地主款头吴世良伙同榕江县常备队李烈英匪部200多人纠集于高洋观地,妄想用土炮阻击红军前进。为了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起初红军指挥员只准朝天放枪,但敌人却得意忘形地冲杀,红军两名战士不幸中弹牺牲。在红军撤退时,不幸被不明真相的群众抓去的五名红军战士,经反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而被放回。当敌人忘乎所以地对红军进行第二次包围时,红军指战员出其不意,兵分两路从坳上冲杀下来,打得敌人防不胜防,溃不成军,抱头鼠窜。红军也不追赶,便乘胜过高洋,直奔榕江朗洞,往北直插剑河,与大部队汇合后,向黔北方向挺进。这就是高洋反阻击战。

中央红军转战黎平,进行十余次战斗, 88名红军指战员英勇牺牲,鲜血染红了黎平侗乡这片土地,革命先烈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而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将永远铭记在黎平各族人民心中。

解放以后,黎平县人民政府先后在县城、水口、洪州、黄堡、中潮、潭溪、高屯、小里、地西、高场、玉田弯、罗里、高洋等地修建了13座烈士亭(),安葬红军烈士遗骨。每逢清明时节,当地的干部职工、群众、中小学生都自觉到红军烈士亭()祭奠红军烈士英灵,缅怀英雄业绩,继承烈士遗志,发扬长征精神,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不懈奋斗。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