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大会报告全县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切实扛起财政保障责任,紧扣核心,突出重点,主动担当作为,千方百计组织财力,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三保”底线,全力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点,以及全县稳定大局提供了必要的财力保障,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运行总体平稳。2022年我县财政综合考核在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中排名第4位,全州排名第1位次保持不变,获奖励资金500万元。
(一)2023年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202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3,316万元,为预算的102.03%,同比增长41.43%,增收21,47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715万元,为预算的98.72%,同比增长29.58%,增加9,522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119万元(税务部门实际完成19,556万元,其中包括增值税留抵上划调库428万元,其他上划调库9万元),为预算的101.78%,同比增长6.22%,增收1,119万元;非税收入完成22,596万元,为预算的96.28%,同比增长59.21%,增收8,403万元。上划中央、省和州级税收完成31,601万元,为预算的106.76%,同比增长60.84%,增收11,954万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4,616万元,为预算的106.42%(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增加支出),同比增长9.89%,增加32,809万元。全年“三保”支出272,374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67,226万元、保工资199,021万元(职工工资185,884万元 ,临聘人员工资13,137万元,同比增长4.93%,增加支出9,365万元)、保运转6,127万元。在保证职工工资按时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同时,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林水事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一系列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3.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715万元,返还性收入4,590万元,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74,869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38,349万元,调入资金25,721万元,上年年终结余27,565万元,一般债务转贷收入92,221万元,全年收入总计505,030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4,616万元,上解支出5,44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46,002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支出82,321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646万元,收支相抵,当年财政收支实现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3年县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4,104万元,为预算的147.3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2.85%,增收20,798万元;上级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3,007万元,专项债券收入23,307万元,上年政府性基金年终结余4,481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2,429万元,全年基金收入合计127,328万元;本年本级基金支出86,627万元,基金调出25,721万元,债务转贷还本支出12,42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551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完成情况。2023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11万元,上年结余15万元,收入总计26万元。2023年本级国有资本经营结转下年支出26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2023年不含上级统筹部分,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3,783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1,745万元,财政补贴收入889万元,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14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110万元,上年结余3,214万元,全年收入总计30,107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7,961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7,193万元,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68万元;当年收支结余2,14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当年收支平衡。
(五)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截至2023年末,全县政府债务余额 468,23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79,776万元,专项债务286,506万元,世行外债1,951万元(2023年末我县政府债务限额475,532万元)。2023年全县共化解政府债务本息38,010万元,其中:化解本金131万元,偿还利息12,811万元,申请再融资债券置换到期本金25,068万元。
2023年全县获得上级一般债券9,900万元,其中:第一批获得4,600万元,第二批获得5,300万元。第一批次:我县通过转贷的债券资金置换年初预算中固定投资等资本性支出项目13个,其中:黎平县3万吨县级储备粮库建设项目285万元,黎平县2015年县城公共租赁住房采购项目306万元,黎平县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1,590万元,黎平县西门河综合治理及景观打造二期工程建设项目298万元,中国侗乡茶城一期装修工程252万元,黎平县高贡水库工程103万元,黎平县城南汽车客运站38万元,黎平县城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66万元,黎平县龙形安置区幼儿园建设项目466万元,S403锦屏敦寨至黎平高屯公路改造工程40万元,贵州省黎平翘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200万元,黎平县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652万元,黎平县九潮至茶寨河道治理工程项目304万元,合计资金4,600万元全额用于弥补“三保”支出及偿债财力缺口。第二批次:我县通过转贷的债券资金聚焦重点领域和短板领域项目支出,其中:侗乡茶城一期装修工程项目240万元,黎平县肇兴景区归杩服务区居民安置用房建设项目169万元,黎平县看守所武警中队武警三大队业务用房项目场平工程148万元,何家庄安置区东南侧滑坡应急治理工程149万元,黎平县老年养护楼建设项目50万元,黎平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220万元,黎平县中心城区排水防涝工程(一期)100万元,黔东南州黎平翘街AAAA级景区旅游提升项目4,224万元。
2023年,我县获得两批专项债资金共23,307万元,安排项目4个。其中:黎平经济开发区木材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820万元、黎平县旅游智慧停车场建设项目5,000万元、黎平县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224万元、黎平县城南配套产业园建设项目9,263万元。截至目前,4个项目债券资金已使用完毕,资金使用率1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报告的本级收支、一般转移支付补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结余结转下年支出数等部分数据,在上级批复2023年财政决算时,将会发生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县委、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23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加强资源统筹,有力保障财政收支运行平稳。一是抓好组织收入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坚决做到应收尽收,足额征收。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挖掘潜力、堵塞漏洞,确保及时足额入库,同时抓好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征管。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715万元,同比增长29.5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119万元,同比增长6.22%;非税收入完成22,596万元,同比增长59.20%。二是全力争取上级支持。深入研究上级政策支持方向,多渠道、全方位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全年共争取到位各项转移支付补助及债券资金341,655万元,有效缓解了县财政困难。三是加强支出预算管理。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无效、低效支出,腾出财力优先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加强直达资金监管,财政直达资金规模101,135万元,保障惠企利民政策有效落实。
(二)落实积极的财税政策,着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继续落实好国家出台的制度性、结构性、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全年累计落实新增、免、退、缓税费7,471万元,惠及市场主体21267户/人/次;通过银税互动平台税务贷,帮助121户企业融资贷款8,423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依托县级融资担保公司,积极开展 “担担合作”“银担合作”业务,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全年累计撬动信贷资金7,060万元,为助推我县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发挥专项债券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用。紧扣国家重点支持领域,成功申报专项债券项目4个,新增专项债券资金23,307万元,主要投向智慧停车场、老旧小区改造、城南配套产业园、木材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等领域,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为推动县域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争取获得置换债券资金6.97亿元,化解政府拖欠企业、隐债中拖欠供应商应付工程款项目共552个,清偿拖欠总额10.78亿元,有效缓解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偿债压力。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民生类重点支出289,03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9.27%,各项重点民生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稳就业方面,全力以赴支持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工作,累计下达稳岗就业资金2,733万元,支持公益性岗位人员、农村劳动力、困难人员就业。持续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方面,全年拨付资金51,570万元,发放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高龄老人生活补贴、优抚等各类补助资金,城乡居民养老、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生态环保方面,全年拨付资金3,946万元,支持乡镇村做好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流域分散式污水处理、污水管网建设、五里江监测自动站仪器设备、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以及污水防治等工作,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教育方面,全年拨付资金99,835万元,支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巩固我县教育均衡发展,落实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等政策。公共卫生方面,全年拨付资金36,894万元,支持县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应急大楼建设、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乡镇村卫生室建设、县医院外科楼建设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住房保障方面,全年拨付资金16,331万元,落实公租房租赁补贴政策,支持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持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文化体育方面,累计安排7,937万元,支持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乡镇村“四在农家”示范创建、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村歌、侗年节、美丽乡村篮球赛等活动,落实县融媒体中心南转台防雷设施、铁塔维修维护,台站运维费等,有效保障县级主流媒体的运维工作。应急救灾方面,累计安排2,395万元,切实强化安全生产、消防救灾、“8·18”事故等急难险重应急资金保障,有效降低影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落实“四不摘”要求,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3,801万元,重点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额贴息等方面,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其中,财政衔接资金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114个,总投资4,414万元。截至目前发放劳务报酬1,034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通过“832”销售平台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187笔,销售总额312万元,已完成交易总额204万元,有效推动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二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整合各方财政资源,落实好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政策,强化巩固衔接工作资金保障。全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2,255万元,支持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农业产业发展、跨省务工车费补贴等项目335个,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同时,把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惠民补贴“一卡通”累计发放72项39,726万元,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明显提升。三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投入资金1,446万元,支持全县粮油储备和稻油、大豆等农作物种植;安排耕地恢复资金6,677万元,全力助推耕地指标入库工作;安排农田建设补助资金685万元,支持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通过“一卡通”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639万元,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
(五)突出安全发展定位,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一是兜实兜牢“三保”底线。牢牢把握“三保”标准,强化预算审核和安排,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全年“三保”支出总量达到272,374万元,全县干部职工工资、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运转、各项基本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二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从严控制新增债务,坚决遏制政府债务增量,稳妥有序消化存量债务,全年通过偿还、置换、展期和核减政府债务、政府隐性债务本息91,788万元。三是强化国库资金管理。加强库款运行动态监控及预算执行分析,按照先基本民生、后人员工资、再部门运转的保障顺序,确保库款保障系数处于0.3-0.8的合理区间,把紧预算执行关口,财政运行风险有效防范。
(六)深化财政领域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全面推行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预算编制及执行均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来进行,确保了预算编制及执行的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控制机制,确保了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贯穿预算执行始终。二是持续推进绩效管理改革。预算一体化系统中的项目库板块和预算绩效板块规范运行,实施细则、工作流程、考核办法等日常管理机制建立到位;绩效评价范围拓展至全县所有预算单位的项目,绩效评价质效同步提升,基本构建了事前绩效评估管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和评价结果运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三是持续加强国资国企管理。2023年全县各类经营性国有资产出租率达96%,实现国有资产租赁收入485万元;完成德顺乡、县人民医院、黎平一中、县乡村振兴局等50家单位300多项国有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申报工作,并按程序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报废处置;不断加大资产盘活处置力度,实现资产盘活处置收入17,328万元;2023年共安排139人次对10家县属国有企业和192户承租门面、房屋及商用地块的个体户开展了5次全覆盖安全生产暨消防安全大整治。发现安全隐患或问题54个,已全部整改完成;持续深化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和完善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的经营机制,逐步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四是持续推进乡镇财政示范创建工作。2023年,我县申报了龙形、敖市、罗里、孟彦、雷洞5个乡镇(街道)财政所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并获批,共获得省级创建补助资金55万元(每个乡镇11万元)。目前5个乡镇(街道)财政所创建已完成,已经通过州级验收,待省级验收。五是财政监管工作质效不断提升。进一步简化政府采购流程,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全年实施政府采购425次,节约资金1,503万元,资金节约率3.68%。高质量推进项目前置审计,全年开展评审项目206个,送审资金39,232万元,其中:审定项目183个,送审资金36,769万元,审定资金33,650万元,审减资金3,119万元,资金审减率为8.48%。同时,非税暨票据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资金、民生资金等关键领域的财政监督持续发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房地产市场遇冷、支出压力严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努力保持了我县财政平稳运行,这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即县域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财源建设缺乏骨干企业支撑,财政增收动能不足,组织收入面临形势依然严峻;县级财力规模小,“三保”支出与偿还政府债务等刚性支出叠加,收支矛盾加剧;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拓展;土地出让收入增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非税收入弥补不足,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趋势明显。我们将高度重视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委员意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4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和黔府发〔2022〕7号文件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合理把握政策力度;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完善预算安排和管理措施,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坚持过紧日子不动摇,严控一般性支出,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把财政资金用好、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统筹把握财政收支政策,做好跨年度预算平衡;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抓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促进财政健康平稳可持续运行,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黎平实践新篇章打好坚实基础。
2024年预算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1.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根据收入和财力的可能安排预算,做到量力而行坚持实事求是、科学预测编制收入预算。坚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继续实行零基预算、综合预算,合理安排支出预算,确保收支平衡。
2.重点保障,适度从紧。坚持“三保”支出优先,兜牢“三保”底线。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考虑财力和支出需求,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确保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及重点项目实施。
(二)2024年公共财政收支预算
1.公共财政收入预算安排。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24年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75,676万元,同比增长3.22%,增收2,36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安排42,965万元,同比增长3%,增收1,250万元。上划中央、省和州级税收收入计划安排32,711万元,同比增长3.51%,增加1,110万元。
2.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安排。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计划安排372,255万元。其中,人员工资、生活补助、职工养老保险金、职工住房公积金、职工医疗保险金等日常人员支出189,135万元,占50.81%;日常公用经费支出6,356万元,占1.71%;上级下达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支出84,420万元,占22.68%;上年结转本年支出27,316万元,占7.34%,县级专项计划安排65,028万元,占17.47%。
3.公共财政收支预算平衡。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安排42,96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87,654万元,其中:上级返还性补助收入4,590万元,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62,715万元,上级下达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0,349万元。上年结转46,002万元,计划调入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2,063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21,95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1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622万元,年初全年总计收入412,30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划安排372,255万元,上解支出5,44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4,607万元。当年收支相抵,实现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三)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2024年,县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60,45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43,366万元),上年结转2,551万元,全年收入总计63,001万元。本年计划安排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40,650万元,调出政府性基金21,951万元平衡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结转下年支出40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实现平衡。
(四)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2024年,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1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2万元,全年收入总计112万元。当年调出资金112万元,用于平衡公共预算。
(五)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2024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7,332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9,632万元,财政补贴收入6,700万元,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1,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190万元,上年结余2,146万元,收入总计32,66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安排29,536万元,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17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962万元,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实现平衡。
四、2024年财政工作主要任务
2024年,财政收支形势更加严峻,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筑牢财政保障安全“防火墙”,切实兜牢“三保”、稳定和收支平衡三条底线,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政治统领,以财辅政,切实树牢政治机关意识。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财政管理全过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守正创新、奋发有为推进财政事业发展。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全局谋划财政工作,全县财政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确保中央和省州县各项决策部署有力落地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续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筑牢财政干部拒腐防变防线,以良好政治生态和工作氛围促进财政中心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为财政管理和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聚焦财源培植,优化支出结构,着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将财源建设作为财税增收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整合涉企资金,扶持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兑现新增上规入统专项奖励资金,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使用本地“四上”民营企业产品;强化企业融资担保,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四上”民营企业平均担保费率降低至1%以下;继续实施好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工业、重点服务业、资质建筑业企业上规上限入统,不断培育壮大税源基础,拓宽税基。围绕“两茶一药一畜”主导产业和林业振兴目标,实现培育一批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符合全县产业发展方向的优强企业和项目,千方百计挖潜增收。切实加强日常税收征管,积极深入企业开展纳税辅导和政策宣传,强化对建材、超市、个体户、金店、高档消费场所、KTV、烟酒专卖店、加油站、药店及品牌店等税收征管;持续加强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重点行业管理,跟踪项目进度,及时组织税收收入入库;强化欠税清缴,建立欠税管理台账,“一企一策”辅导纳税人积极清理欠税,通过以票管税,提供纳税担保、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等追征措施,加大历年旧项目欠税强制性清理、清缴力度,实现应缴尽缴。抢抓中央、省支持发展政策窗口期,做好项目储备和管理,争取上级更大支持。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低效闲置资产,持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严格控制非刚性非重点等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中央、省、州、县重大决策部署资金需求。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控预算追加,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升绩效评价质量和结果运用,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管好政府“钱袋子”,着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三)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基础之上,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扎实做好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医疗救治能力建设,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文化、体育、旅游、基层治理等社会事业发展。
(四)加强统筹管理,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开展风险防控行动,严防政府债务、“三保”支出、国库资金运行风险。健全政府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做好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多渠道筹集资金,按计划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强化“三保”统筹管理,兜牢“三保”支出底线。加强库款管理,做好重点支出资金保障。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等内控建设,完善财会监督体制机制,筑牢财政资金安全防线。
(五)强化国资国企监管,协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国有资产清查及处置工作要求,摸清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家底,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夯实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有效衔接,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理顺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加强县属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监督。县属国有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坚定不移支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突破性发展国有企业,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发挥国有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六)深化财税改革,切实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健全现代化预算制度。健全财政资源统筹机制,加强政府预算统筹、增量资源与存量资源统筹、财政拨款收入与非财政拨款收入统筹,提高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严格国库资金管理。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严禁违规将国库资金转入财政专户虚列支出,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暂付性款项管理,加大对存量暂付性款项清理回收力度。严格银行账户管理。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加强银行账户开立、使用和管理,资金使用严格按照预算一体化要求执行。严格会计基础管理。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健全会计机构,配强会计人员,建立并执行好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强化财税政策落实和预算管理监督,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监督检查结果发现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按照本次大会决议,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勇毅前行,奋力开创财政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黎平实践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