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市场价值和产业潜力,以民族文化为内核,勇辟发展新径,齐心协力促融合,打造“文旅融合+非遗传承+生态经济”的民族经济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
一是丰富旅游业态,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坚持“旅游活县”工作思路,以肇兴景区为龙头,举办中国侗年、肇兴谷雨节、“村歌嘹亮 想唱就唱”、国际民歌合唱节等系列活动。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原则,采用“无边界”舞台设计理念,推出村歌集市、村歌与“村锅”、侗寨乐窗、蹦侗迪、村歌音乐会、农耕劳作歌舞展示等一系列特色创新业态。实现侗族大歌、民族美食、文创产品、侗乡风物、现代流行音乐等相互交融。2024年,黎平县接待游客662万人次、同比增长1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18%。
二是传承传统技艺,推进非遗产业化突破。加强对民族传统技艺的开发利用,积极鼓励民间工匠艺人发挥自身特长,创新开发文创产品,扶持侗品源合作社、彦婷手工刺绣坊、定八手工刺绣公司等一批侗族传统手工艺生产企业开发侗族靛染、侗族刺绣、侗族服饰等旅游商品,采取“合作社+订单”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畅通了销售渠道,保障群众的利益。发展民族工艺品,实施竹编、木构等农文旅手工艺项目,推出侗族芦笙产业、竹编工艺、木构技艺等手工艺产品,实现非遗产业化突破。截至目前,肇兴文创产品企业共38家,带动从业人员1800余人,人均月收入增长2000元以上。
三是壮大主导产业,平衡生态经济协同发展。依托县域生态资源禀赋,打造“侗歌米”“生态茶”等地理标志产品,统筹推进茶叶、油茶、中药材、香禾糯、黎平牛和其他农产品融合发展。推出黎平茶叶进景区,打造油菜花田旅游公路,大力推广乌米饭、腌鱼、酸汤稻花鱼、茯苓凉粉、侗乡油茶、手搓辣椒等特色美食及农产品。成功引进和培育久晟油茶、霞宇油脂、茶满园等规上油茶、茶叶精深加工企业,推动“两茶一药一畜”和木材等主导产业集群发展。2024年,规模主导产业完成3.37亿元,同比增长33.18%。直供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累计达6个,“圳品”增至7款。成功入选“第一批贵州省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试点县”。
(县发改局 龙万丽 朱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