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彦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便民服务零距离、困难救助有力度、精准施策暖民心为工作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流程,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让社会救助工作更有温度、更有力度、更有精度。
一是服务前移,打通便民救助“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社会救助模式创新转型,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依托镇村两级联动网络,及时将患病住院就医、残疾、非正常死亡等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反馈至各村,组织包村干部、网格员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主动发现潜在救助对象,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提供上门受理、代办帮办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干部多跑腿、群众不跑腿”。同时,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制作政策明白纸、开展入户宣传等方式,深入解读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的保障范围、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和补助标准。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入户宣传300人次。
二是高效响应,构建急难救助“快速反应圈”。聚焦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建立健全“急难”对象主动发现和快速响应机制,组织镇村干部定期对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开展全覆盖摸排走访,及时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变化,建立工作台账,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打通困难群众救助绿色通道。用活用好临时救助备用金,加大对重病患者、受灾群众、未参保失业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时效性和精准度。今年以来,小额临时救助1户5人,共计发放2500元。
三是精准施策,画好社会救助“温情同心圆”。坚持因人施策、精准帮扶,确保各项救助政策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建立新增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难群体动态管理台账,实时跟踪救助事项办理进度,及时协调解决认定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从政策咨询到待遇落实的全流程指导服务。加强公共事务管理办公室、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卫生院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实现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形成救助合力。深入开展“暖心走访”活动,结合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组织党员干部对困难群众进行集中走访慰问,深入了解实际困难,协调落实就业扶持、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政策。今年以来,共走访慰问低保户60户190人、特困供养人员30人,开展物资慰问26人次。
(刘明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