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雷洞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两茶一药一畜”产业发展布局,深耕古树茶特色产业,以管护、培育、转化古树茶产业为药引,开出“三字良方”,探索出一条从生态保护到产业发展的转化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护”好资源。坚持“原生态管护、传统式耕作”理念,围绕黎平法院发布的“古茶树司法保护令”要求,摸排辖区古树茶资源,建立管护台账,针对树龄百年以上古茶树实行挂牌保护,全面推广镰刀锄草、锄头松土、原始沤肥等传统技艺,杜绝化肥农药,最大限度保持古树茶的原生品质和生态底蕴。通过系统保护与科学抚育,全乡古树茶数量从2018年的2.2万株增长至目前的5万余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茶达332株,资源总量与品质实现双提升,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育”优主体。聚焦龙头企业培育、实用人才培训和技术标准推广,多措并举增强产业内生动力,邀请专家开展古树茶科学种植、管理、采摘专项培训,提升专技人员和各村管护人员技术水平。同时,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支持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实施古树茶标准化加工和品牌化包装,扩大合作社带动辐射范围。今年以来,组织林业、农业部门及13个村茶农开展茶叶专项培训2期,参训人员150余人,投入民族发展资金1.5万元,支持雷洞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古树茶采摘和标准化加工销售,助推本土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三是“转”为效益。为推动古树茶产品商品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发展,组织本土企业到广西三江考察古树茶产业,了解古树茶市场行情和发展潜质,指导村集体合作社对接专业机构对成品茶进行质量检测,设计品牌logo,订制茶叶包装盒,制作微信视频号宣传片,有效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今年以来,制作古树茶微信号宣传视频1条、累计转发171次、播放量1万余次,今年首批推出的300余斤古树茶200项农残指标全部合格,订制标准化包装盒200个,实现市场价值10万元,有力推动古树茶特色产业从资源到效益的高效转化。
(龙旺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