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无障碍
关怀版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醉美黎平 > 文化旅游 >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印 关闭 【字号:

黎平县共有非遗传承人738人,其中国家级5人(吴品仙<大歌>、吴玉竹<琵琶歌>、吴胜章<侗戏>、杨月艳<琵琶歌>、吴胜华<侗戏>)、省级10人(吴正刚、杨昌奇、吴志成、周绍元、吴成龙、姚成仁、邬克兰、吴增勇、陆永江(陆婷)、陆勇妹)、州级19人(吴应光、姚希凤、赵学开、陆根卫、吴学美、欧定清、吴进化、吴必胜、吴大清、吴艮梅、潘永高、谢云先、吴梅香、钟香花、吴柳桃、陆东辉、吴良锋、陆彦梅、奶姚广林)、县级704人: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3项。分别是人类非遗1项(侗族大歌);国家级7项(侗戏、月也、侗族琵琶歌、侗族萨玛节(祭萨)、侗族款约、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服饰);省级23项(侗族摔跤、侗族芦笙会、哆耶<踩歌堂>、侗族河边腔、侗族婚俗、求雨祭典、记坚习俗、珠郎娘美、吉金列美、蓝靛靛染工艺、君琵琶、侗族牛腿琴歌、侗族笛子歌、社节、侗年、侗族武术、三省坡苗族民歌、侗族医药.痧症疗法、侗族抬官人、侗族油茶文化、黎平民间庙会、侗族牛<羊>瘪制作技艺、腌鱼制作技艺);州级16项(千三祭祖节、黎平平寨苗族情歌、天甫洞哭歌、黎平山歌、十八寨花腔歌、泥人节、水师医术、构皮纸制作技艺、葛布制作技艺、豆染技艺、关公洗澡习、侗果制作技艺、关秧门、苗族剪纸、侗族银饰制作技艺、侗族民间器乐制作技艺<侗族琵琶制作>);县级26项(侗锦、苗族服饰、侗族拦路歌、侗族酒令歌、瑶族芦笙舞、食薪习俗、黎平民间玩故事、黎平民间编织技艺、黎平民间雕刻(塑)技艺、黎平米粉、黎平苗族民歌、水族民歌、瑶族武术、苗族芦笙舞、仰阿莎、苗族笛子歌、新洞庞桶菜制作技艺、沧浪园子制作技艺、油茶古法压榨技艺、苗侗草药保健疗法、烧烫伤疗法、针挑羊毛疔疗法、蛋包银退烧疗法、虫茶养生疗法、花衣苗婚恋习俗、吃娘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