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境内有国家级4A景区2个、3A景区5个、特级旅游景点1个、一级景点25个、二级景点37个。
电视剧《黎平1934》(又名《生死黎平》)、电影《千里之外》《侗族大歌》等均在黎平取景拍摄;央视《激情广场》《心连心》《乡土》《舌尖上的中国》等栏目、旅游卫视《中国游》《有多远走多远》栏目、青海卫视《我是冒险王》、凤凰卫视等各家电视媒体栏目也相继走进黎平采风录制节目。
主要景点
肇兴景区:国家级AAAA景区,是全国最大的侗寨,有“侗乡第一寨”之美称,景区主要含“八寨一山”,具体包括肇兴侗寨、中挪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侗寨、夏格、纪堂、上地坪、登江、己伦、萨岁山等。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2007年被中国《时尚旅游》杂志社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共同评选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肇兴侗寨作为贵州省代表景点入选。
翘街景区:翘街景区:国家级AAAA景区,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防示范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包含黎平会议会址、黎平会议纪念馆、两湖会馆、黎平古城、阴沉木、西佛崖石刻、黎平鉴泉、神鱼井、翘街、双井、红军广场、府衙等。
黎平县八舟河景区:以八舟河名胜风景区范围打造,由喀斯特地貌景观、亚热带喀斯特森林景观、河、溪、库水域景观、丘陵草场景观以及村寨田园风光组成。以八舟河为纽带,巧妙地将“平湖飞瀑”、“草坪春色”、仙人岩、少寨溶洞群、桂花台、鸬鹚架、江心岛、红军桥、石龙山、天生桥、飞龙洞、黑滩和西园山庄等景点联串起来。
百里侗寨:其中黄岗侗寨、四寨侗寨2个侗寨分别为国家级AAA景区,从堂安—水口天香谷—四寨—黄岗—岩洞村—铜关村—述洞村—地扪侗寨—高近村—青寨—蒲洞村的文化体验长廊,辐射沿线周边其他高寅、三龙、竹坪、寨高、乜洞、额洞、寨头、坝寨、路团、构洞等32个传统村落,“百里侗寨”有两张世界级的名片,一张是稻鱼鸭农业文化遗产,一张是侗族大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平县佳所侗寨景区:国家级AAA景区,佳所侗寨,距黎平县城20公里,紧邻黎平经济开发区,交通十分便利。佳所村历史悠久,为典型侗族村寨。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本区域置永从福禄长官司,为黎平境内最早的土司,村民在杨再思为先,与十峒,飞山文化关历史关联。佳所是红色革命圣地,1934年 12月13日,中央红军主力兵分左、右两路离开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征战贵州黎平县,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一军团一师三团进入佳所。随后左路军一团一师、红三、红五、红八军团,红军总部、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先后途经佳所、平坝、在此休整活动。目前村内保存有省级文保单位一处。在佳所,每逢侗年必祭祀飞山太公杨再思。人们载歌载舞,唱侗族大歌,摆长桌宴过杨家年。2016年佳所侗年最长“长桌宴”曾获上海基尼斯纪录。
黎平县南泉山景区:在黎平县城南1.5公里南泉山中,景区包括南泉山寺、红军烈士陵园、南泉文化广场。
黎平国家森林公园:2003年12月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建设,公园绝大多数森林尚处原始状态,森林覆盖率94.5%。景区包括德顺楠竹林场、太平山森林公园、东风林场、弄相山森林公园。
三省坡国家自然保护区:侗语称“弄三升”,是侗族人民的精神家园,被称为侗族的“香格里拉”,坐落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主峰海拔1337米。坡之西是“中国侗族第一县”贵州黎平县的六爽村;坡之东是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坡之南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景区包括天然“长城”、天鹅湖、百里杜鹃、田园风光等。
高坝峡谷:位于黎平县德凤街道构洞村,是构洞侗寨景区核心景点之一,距离外和寨1公里,溪流沿岸、瀑布成群、奇峰壁立、古木葱茏、险滩深潭、溶洞千姿、沙洲纵横、石林交错,被誉为“黔东南户外探险最佳峡谷”“黔东南最佳露营地”。
高屯天生桥:在黎平县城德凤镇东北16公里处,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内主要景点之一。黎平天生桥为天然石拱桥,全长256米,主拱横跨福禄江上,跨度138.4米,桥宽118米,拱高至水面36.64米,拱顶岩层厚40米;附拱拱跨78米,高28米,宽119米。仅主拱跨度就远大于目前世界基尼斯记录美国犹他州天生桥雷思博桥(跨度88米,高30米),黎平天生桥在2001年1月15日正式获得基尼斯世界之最证书。
地坪风雨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地坪镇,俗称花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历史上曾多次修葺,桥长57.61m,宽5.2m,该桥横跨南江河之上,桥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桥墩支撑木梁结构的桥身,其下部有两排各为八根粗大的杉木穿榫连成一体,架通两岸。桥上建三座桥楼,中楼形似鼓楼,五重檐四角攒尖顶,被称为桥上鼓楼,高10.2米,两端桥楼为三重檐四角歇山顶,高5.8米,桥廊屋脊上泥塑熬鱼、双龙抢宝、双凤朝阳,中楼四柱绘青龙和凤凰,栩栩如生,壁板穿枋上绘有民族风情、历史人物故事彩画和卷草花纹、楹联等。整座花桥结构巧妙,运用杠杆力学原理,大小柱、枋、檩、凳、栏杆,全部用杉木穿榫构成,不用一钉一铆。建筑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工艺精湛,雄伟壮观,造型结构居全国之首,展示了侗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为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溪白塔:也称秦溪凌云塔,位于黎平县城西35公里,坐落在敖市镇西南4公里的秦溪村。坐东朝西,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塔通高29.5m,占地面积32.90m²。塔身为六面形,塔身用青砖砌筑,呈白色,为斗拱式建筑。前建有佛堂,塔后有厨房,食堂,四周砖墙环护。塔身绘制各种彩绘,每个凌角塑有动物,栩栩如生,塔的第一层往上镶嵌着一方竖匾,行书“凌云塔”3字,是黎平县境内现存的唯一一组塔式建筑。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经秦溪村时,在凌云塔围墙上书写了“武装起来,行动起来,要打倒土豪分田地!”的标语。秦溪凌云塔记录和印证着秦溪村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尤为珍贵,对红色文化研究具有较高价值。200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述洞独柱鼓楼:述洞独柱鼓楼被誉为“鼓楼之宗”,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迄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它不同于一般鼓楼,不是四柱贯顶,而是一柱贯顶,其建筑艺术之精湛、结构之独特、历史之悠久均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是整个侗族现存的唯一的鼓楼雏形。2013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萨玛公园:黎平县城新兴具有侗族特色的城市公园。
人文景观
黎平会议会址: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黎平城召开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会址原为“胡荣顺商号”,是一座四周建有风火墙,内套木结构,分三进,前底后高的明清建筑四合院。这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建筑物于80年代初为陈列馆,现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对外开放的窗口。
黎平会议是以遵义会议为伟大标志的系列会议中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具体表现在:
第一,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从江西中央苏区突围出来之后召开的一次政治局会议,在中央全会闭幕后,这是党内最高级别的会议,决定了当时红军长征战略转折的大政方针。因此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等至关重要,决定着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和未来。
第二,第一次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使红军遭受巨大损失错误战略方针。长征开始时,中央错误路线有两个“念念不忘”:一是不肯扔掉“坛坛罐罐”,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时才解决;二是不肯改变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的不切实际的战略方针。在黎平会议上才第一次明确解决,并以中央政治局名义,以决定的形式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错误军事路线。
第三,第一次结束了从1931年11月赣南会议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层受排斥的地位,开始形成了中央绝大多数领导人(包括过去反对他的人),赞同、支持、拥护他的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道路,对于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避免中国革命再走弯路,减少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的摸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虽然因后来的情况变化不能实现,但它提出的前进方向、任务、目的,对于团结全党全军力量,鼓舞斗志,消除失败主义和游击主义的危险倾向,坚定红军革命信念,树立胜利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尝试,开创了我党历史上否定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中国革命错误指导的先例,是我党对共产国际从盲从到独立思考,从逆来顺受到自作主张的转折点。
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开启了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序幕,孕育了“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新时代黔东南精神。
两湖会馆:黎平原隶湖广,后属贵州,星聚虽属黔人,云游尤多楚客,为使云游的楚客“辄思促膝谈心欣旧”之念,遂于嘉庆二年(1791年)冬月,有识之士倡修会馆,作为湖南、湖北客商栖身之所,会馆占地面积327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会馆内有禹王宫、寿佛殿、庑厅、阁楼、戏楼、水榭等建筑物。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黎平期间,该会馆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驻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率全局机关人员入住馆内。会馆内现存匾额20余块,其中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书“绩著平成”、嘉庆十三年戊辰科探花石成藻所书“诞敷文德”二匾被列入“中华名匾”。
两湖会馆见证了清代以来黎平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是保存完好的代表性会馆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92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黎平古城及翘街:黎平古城位于县城东北角,内有翘街、后街、双井街、大井街、左锁坡、富爷脑和黎平会议会址、毛泽东住址、两湖会馆等景点。黎平翘街包括二郎坡及东门街两部分,两头高中间低,形如扁担,俗称“扁担街”。这里保存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一座座四合院,一排排封火墙,鳞林栉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城内72口古井星罗其间,给古城以灵气。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德凤街道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翘街在2011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平县共有非遗传承人738人,其中国家级5人(吴品仙<大歌>、吴玉竹<琵琶歌>、吴胜章<侗戏>、杨月艳<琵琶歌>、吴胜华<侗戏>)、省级10人(吴正刚、杨昌奇、吴志成、周绍元、吴成龙、姚成仁、邬克兰、吴增勇、陆永江(陆婷)、陆勇妹)、州级19人(吴应光、姚希凤、赵学开、陆根卫、吴学美、欧定清、吴进化、吴必胜、吴大清、吴艮梅、潘永高、谢云先、吴梅香、钟香花、吴柳桃、陆东辉、吴良锋、陆彦梅、奶姚广林)、县级704人: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3项。分别是人类非遗1项(侗族大歌);国家级7项(侗戏、月也、侗族琵琶歌、侗族萨玛节(祭萨)、侗族款约、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服饰);省级23项(侗族摔跤、侗族芦笙会、哆耶<踩歌堂>、侗族河边腔、侗族婚俗、求雨祭典、记坚习俗、珠郎娘美、吉金列美、蓝靛靛染工艺、君琵琶、侗族牛腿琴歌、侗族笛子歌、社节、侗年、侗族武术、三省坡苗族民歌、侗族医药.痧症疗法、侗族抬官人、侗族油茶文化、黎平民间庙会、侗族牛<羊>瘪制作技艺、腌鱼制作技艺);州级16项(千三祭祖节、黎平平寨苗族情歌、天甫洞哭歌、黎平山歌、十八寨花腔歌、泥人节、水师医术、构皮纸制作技艺、葛布制作技艺、豆染技艺、关公洗澡习、侗果制作技艺、关秧门、苗族剪纸、侗族银饰制作技艺、侗族民间器乐制作技艺<侗族琵琶制作>);县级26项(侗锦、苗族服饰、侗族拦路歌、侗族酒令歌、瑶族芦笙舞、食薪习俗、黎平民间玩故事、黎平民间编织技艺、黎平民间雕刻(塑)技艺、黎平米粉、黎平苗族民歌、水族民歌、瑶族武术、苗族芦笙舞、仰阿莎、苗族笛子歌、新洞庞桶菜制作技艺、沧浪园子制作技艺、油茶古法压榨技艺、苗侗草药保健疗法、烧烫伤疗法、针挑羊毛疔疗法、蛋包银退烧疗法、虫茶养生疗法、花衣苗婚恋习俗、吃娘茶)。
黎平特色美食
黎平腌鱼(肉)、黎平牛(羊)瘪、血红、烧鱼、稻花鱼、打油茶、黎平米粉(《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特别推荐)、侗果、沧浪园子、五彩糯米饭(白、黄、黑、红)、糍粑、腊肉、血糯米、黄草粑等。
黎平农特产品
黎平茶叶、黎平茶油、香禾糯、红米、黑米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